「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展覽開幕式

by | 6 月 17, 2024 | 生活

【威傳媒記者陳舒奈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於(15)日舉辦「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開幕式,共計展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館長劉峯松收藏的125件作品。現場與會的貴賓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彰化縣縣長王惠美、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宜蘭安永樂活公司董事長翁金珠等來賓出席這場盛會。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展覽開幕。(圖/記者陳舒奈攝影)

  展覽由現任「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擔任策展人,她將劉館長收藏品分為大甲東、北投、沙鹿、南投、苗栗、新竹、鶯歌、中國、盤、磚胎,10大類型的陶製品。每一類型都展現了每個地區的獨特風貌和文化特色。

  劉館長深感土地的重要性,對甕的收藏情有獨鍾,他的詩作《摟(mo)甕仔去流浪》更是將這份情感生動地表現出來。他認為臺灣是我們的故鄉,大地是我們的母親,要愛土地,而他的收藏都是土地的結晶,也是他對土地的敬意與感恩。他所收藏的魚盤十分豐富多元,他將不同文化的陶藝品重新帶回生活中,展現出生活美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魚盤不僅是陶瓷藝術的展示,更是對生活賦予意義和對基督信仰堅持的象徵。這次在美學館的展出作品更是切合生活美學的宗旨「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將生活美學落實於社區、基層,透過器物窺見台灣的常民生活,越本土,越國際。

「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於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歡迎民眾踴躍參觀。(圖/記者陳舒奈攝影)

  展覽名為「圓滿有餘」,策展人將缸甕的外型以及製陶師傅的追求圓滿融入展覽的主題,在這些陶瓷器具的製作過程中,製陶師傅們精心打造每一個器物,追求著完美又實用的外型。在精神面上,也象徵著使用者追求生活的圓滿,「圓滿有餘」是台灣人對於生活的期許與想像,傳達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和富裕,更是心靈上的滿足和對幸福的嚮往。

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展場一隅。(圖/彰化生活美學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表示,「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是一場詮釋生活美學的展覽,這些精挑細選收藏品中,每一件都承載著珍貴的故事、時代的回憶以及歷史的痕跡與見證。這些作品不僅是靜態的藝術品,更是一段段生動的歷史記憶的載體。從每一件作品的造型、紋飾到製作工藝,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風貌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反映著劉峯松對陶瓷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對台灣常民文化的熱愛與關照,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臉書留言]

-